服务热线

电话:

010-83007838

邮箱:
83007838@163.com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木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 作者:健康是福 | 发布时间: 2022-11-27 | 977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对木瓜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 现已报道木瓜果实主要包含黄酮类、有机酸类、三萜类、皂苷类、糖类、鞣质等。

丹, 郭素华*(福建中医学院药学系 福州 350108)

摘要:木瓜具有药食两用的功能。本文对木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木瓜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有机酸类、三萜类、皂苷类、糖类、鞣质等。 具有抗肿瘤、保肝、抗炎镇痛、祛风湿和抗菌等药理作用。

关键词:木瓜;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2药理活性

2.1抗肿瘤作用 木瓜中含有许多抗肿瘤的化学成分, 实验证明, 齐墩果酸、熊果酸、桦木酸、木瓜蛋白酶、木瓜凝乳蛋白酶均有很好的抑制肿瘤的效果。25%浓度的皱皮木瓜结晶溶液对小白鼠艾氏腹水癌有较高的抑制率,初步证明其有效部位是有机酸,其中苹果酸及其钾盐、反丁烯二酸等均有较高的抑制率〔18〕。

2.2保肝作用 据报道,木瓜中含有保肝化学成分齐墩果酸

和熊果酸。 木瓜中齐墩果酸对 HBsAg和HBeAg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HBsAg的抑制率要明显高于HBeAg的抑制率, 斑点杂交的结果显示对于HBV DNA的抑制率达到29.33%,高于对HBeAg的抑制率而低于对HBsA g的抑制率。 这表示它的作用部位可能在病毒转录过程中, HepG2.2.2.15  细胞株可持续表达高水平的HBsAg、HBeAg。实验结果表明, 木瓜中所提取的齐墩果酸有一定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 而且其作用部位可能与核苷类似物不同,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19〕。 王宏贤对 CCl4 引起的慢性肝损伤大鼠模型, 灌胃给予不同剂量木瓜乙醇提取物。 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一般状态显著改善, AL T 、AST 、GG T 、A LP 指标明显下降, 与病理模型组比较(P <0.01 或 P >0.05)。因此,木瓜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降酶护肝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肝炎, 可以起一定程序的护肝、降酶,改善肝功能等疗效〔20〕。

2.3抗炎镇痛作用 近来报道, 木瓜的提取物、木瓜总苷、木瓜苷(G CS)及木瓜籽等均有较好的抗炎镇痛效果。柳蔚〔21〕等采用扭体法、热板法评价资木瓜提取物的镇痛作用。 用二甲苯引起小鼠耳肿胀法评价资木瓜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结果发现, 资木瓜提取物对醋酸、温度所致小鼠疼痛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但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消肿作用很弱。 表明资木瓜提取物有显著镇痛作用。 从木瓜籽中分离得到的多糖、苷类、黄酮类都有抗感染、镇痛作用〔22)。同时,木瓜籽中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又能增加机体自身的免疫力。 刘淑霞〔23〕等发现木瓜籽提取物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均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疼痛阈值, 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

2.4祛风湿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RA)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

疾病, 以多个关节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Q un chen〔24〕等通过研究发现木瓜苷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的功能并且通过G蛋白-AC-cAMP滑膜细胞跨膜信号转导途径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有治疗的作用。 这一信号转导在该类疾病的发病机理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戴敏等〔25〕通过研究发现木瓜苷可减轻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关节肿胀、疼痛和多发性关节炎程度;该作用可能与调节T淋巴细胞的功能, 抑制腹腔巨噬细胞过度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有关。

2.5抗菌作用 木瓜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抗菌作用, XieXi-anfei〔26〕等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10种微生物的抗菌活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发现, 对所有的测试菌株显示了广泛的抗菌活性。 挥发油对革兰氏阳性菌比革兰氏阴性菌更加敏感。


3小结

    木瓜是集药用、食用、观赏三者兼备的植物, 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对木瓜的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分析和药理实验的深入研究, 已逐渐发现了木瓜中的三萜类有抗肿瘤和保肝作用, 木瓜苷等有效成分有较好的抗炎镇痛和祛风湿效果,但许多活性的研究均为简单粗提物,功效成分尚未明确,缺乏可控的质量标准。因此,木瓜仍然具有开发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并为将来开发新药奠定了基础, 从而扩展这一药用植物的应用范围。